需要逃生的形態

以下兩款是需要逃生的危險形態
(反之,若果股價大跌,但未觸及逃生形態,可用減倉代替,甚至個別走勢強勁的股票,可以大膽「坐」至危險形態出現才賣出)

1.) 一日反轉:
根據livermore原裝正版定義的三個條件:
-本日高位比昨日高位高
-本日收市點比昨日收市點低
-本日成交量比昨日成交量多

「一日反轉」代表有人期望過高,但與此同時有人很悲觀,而且因為量大,不只散戶,連大戶也各持己見,是見頂訊號。

2.) 跌破「最小抵抗點」:
亦是完全跟隨livermore定義:
-每隻股票有其「股性」,在某時間內,在價量點後只會「慣性回調」一定的百分比,視個股而異,少至3%也有,最多為價量點的7%。
「慣性回調」的最深百分比就是「最小抵抗點」。
通常「最小抵抗點」附近會見強力支持。

若果跌穿「最小抵抗點」,走勢很可能轉壞。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不要「盲目」逆流

(請參照「血的教訓」)

小弟在大學修讀物理的時候,遇到很多professor.
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位professor.

Professor A 主張我們要敢於懷疑,鼓勵質問權威,即使和他「爭論」亦毫不介意。(當然,大部分爭論的結果,是 professor 的理據站得住)

他舉例,偉大的愛因斯坦因為「勇於質疑」當時的權威(牛頓理論)而發現了「相對論」,顛覆了整個物理界。

Professor B 則相反,他建議學生「腳踏實地」,不要「發夢」,他經常遇到學生聲稱在實驗中發現了特殊的數據,從而可以推翻一些物理理論。他永遠會提醒學生:
「如果你發現了一些那麼多人用了那麼多時間都發現不了的東西,
這樣你有微乎其微的機會是對的,可以改變科研界,
但更可能的是你有些東西錯了。」

無一例外,所有聲稱「發現了特殊的數據」的學生,都被他找到了錯誤所在。

當時的學生都不太喜歡 professor B, 畢竟那裡會有人喜歡被「打沉」?

現在人成熟了,「鋒芒」減少了,靜心思考一下,professor B 的提醒大有道理。
「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所有人一致的公認,是對的。
回想一下,即使聰明,自信如愛因斯坦,他亦用了十年八年的時間,先假設牛頓是正確的,再審視自己有沒有錯誤。

應用在股市上,除非你絕對肯定「力排眾議」是對的,而且有絕對的財力和時間去「守」,
否則切忌「逆流入市」,尤其「逆版塊入市」。
等跌勢喘定會是較理性的選擇。

講一個例子:
中國房地產版塊被「唱完又唱」,「洗完再洗」。
姑勿論市場的見解是對還是錯,我留意到的事實是,市面上找不到恒大(3333:hk)熊證或認沽證。

如果這不是代表「莊家」一致對準砲口,認為恒大短期內不可能不跌,以致沒有莊家敢take risk, 還可以代表甚麼?
假設你睇好「恒大」,你的資金夠膽今日入市嗎?

我唔係唔夠膽,但是相信有更好的時機。

6 則留言:

  1. 其實Professor B 都幾佩服 Professor A, 不過十個professor a先有一個愛因斯坦, 對於professor b來說應該唔會係我. 哈哈.

    回覆刪除
  2. 公道講句,事情未必是這樣。

    Professor A 現教 freshman 入門物理知識。
    Professor B 現專教研究生深造課程,主力量子物理。

    可以話,Professor A 的人生定位令到他「不成功便成仁」。
    相反,Professor B 不是不思進取,只是較「穩」,肯定自己能成為頂尖高手就可以了,不強求「第一」,不需要「與眾不同」,淡泊名利。

    我的定位也類似:top1% 就可以了,從來不強求「第一」,「改變世界」
    按步就班完成理想。

    回覆刪除
  3. oh ic! 但係如果professor a有日真係變成愛因斯坦 (當然不是自稱), 咁會唔會又係今一個世界呢?

    愛因斯坦都唔係要做「第一」或想「與眾不同」, 只不過想找出真相, 而他認為當時既傳統同真相是有一段距離. 如果佢最後發現想錯既係自己, 佢都唔會「堅持己見」.

    回覆刪除
  4. 絕對同意。

    所以我的標目應改為不要「盲目」逆流。
    「盲目」才是重點。

    其實,Professor B 更接近愛因斯坦,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只不過量子物理學裏有太多新理論,以現今科技無法設計出相關實驗去測試,固此無甚突破罷了。

    反觀Professor A 的問題在於「盲目逆流」,新生連基礎也未穩,他就已經鼓吹他們挑戰權威,「未學行先學走」

    回覆刪除
  5. 只要有理據,適當及適量地逆流是可取的。

    比如今日,我小注買入恒大。
    因為它剛公佈了本月銷售數據,一枝獨秀。
    而我見到今日恆大擺脫整個版塊,自己由自己升。
    這與日前公佈中期業績的市場反應完全不同。

    所以我大膽假設:市場醒覺恆大的潛力,開始認同它的價值。
    並小心求證:分段買入,必要時嚴守止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