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很喜歡玩「炸彈人」,尤其是與朋友對打,經常打到其他朋友無癮,要求換遊戲。
要在「炸彈人」勝出,第一件事是避險。
就算你「勁抽」到可以連放十個炸彈,你一被人炸中左,都立即game over,輸左一盤。
但是,又唔可以只顧躲避,不進攻。
如果不抓緊機會炸掉對手,到他食了power up,強化了自己,你就基本上沒有還擊之力。
當然,每一小局有運氣成分,但是一小時內的勝率,絕對是反映實力的。
股市何嘗不一樣?
-life is a game, 投資何嘗不是一種刺激的遊戲?
-充斥著「炸彈」
-避險第一
-適當時候要大膽進攻
-短線靠彩數,長線睇實力
祝各位「炸彈人」旅途愉快!
需要逃生的形態
以下兩款是需要逃生的危險形態
(反之,若果股價大跌,但未觸及逃生形態,可用減倉代替,甚至個別走勢強勁的股票,可以大膽「坐」至危險形態出現才賣出)
1.) 一日反轉:
根據livermore原裝正版定義的三個條件:
-本日高位比昨日高位高
-本日收市點比昨日收市點低
-本日成交量比昨日成交量多
「一日反轉」代表有人期望過高,但與此同時有人很悲觀,而且因為量大,不只散戶,連大戶也各持己見,是見頂訊號。
2.) 跌破「最小抵抗點」:
亦是完全跟隨livermore定義:
-每隻股票有其「股性」,在某時間內,在價量點後只會「慣性回調」一定的百分比,視個股而異,少至3%也有,最多為價量點的7%。
「慣性回調」的最深百分比就是「最小抵抗點」。
通常「最小抵抗點」附近會見強力支持。
若果跌穿「最小抵抗點」,走勢很可能轉壞。
(反之,若果股價大跌,但未觸及逃生形態,可用減倉代替,甚至個別走勢強勁的股票,可以大膽「坐」至危險形態出現才賣出)
1.) 一日反轉:
根據livermore原裝正版定義的三個條件:
-本日高位比昨日高位高
-本日收市點比昨日收市點低
-本日成交量比昨日成交量多
「一日反轉」代表有人期望過高,但與此同時有人很悲觀,而且因為量大,不只散戶,連大戶也各持己見,是見頂訊號。
2.) 跌破「最小抵抗點」:
亦是完全跟隨livermore定義:
-每隻股票有其「股性」,在某時間內,在價量點後只會「慣性回調」一定的百分比,視個股而異,少至3%也有,最多為價量點的7%。
「慣性回調」的最深百分比就是「最小抵抗點」。
通常「最小抵抗點」附近會見強力支持。
若果跌穿「最小抵抗點」,走勢很可能轉壞。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風險隨時會「實現」
今日討論的是"7.23"「動車事件」。
有關這件事的報導及評論實在太多了,有人指出,出事列車速度不夠快,不屬於「高鐵」,只屬於「動車」,為免不必要的爭論,我索性把它叫作「動車事件」。
在投資的風險管理裏,"7.23"告訴我們一樣重要的東西:
風險無處不在,且隨時會「實現」
(realize,引申為立刻反映在股票面值損失)
正如鐵路及設備股,為基金較喜歡的板塊之一,因為其客戶多為中國政府,收入穩定。
但是,即使一間公司,收入穩定,有政府訂單「撐腰」,都可以因為一次突發的意外,
在大市正常的時候,
一日間「蒸發」了近兩成。
由此可見「安全邊際」的重要:
如果你計算過一隻股票,覺得它在100元「抵買」,那麼你應該耐心等候80元「入貨」的機會,因為"7.23"提醒了我們,
一隻基本因素良好的股票,在大市正常的時候,
都可以因為一次突發事故,跌至80元。
當中最難做到的是,如果該股票「碰不了」80元,就「忘記它」,彷如你從沒有了解過它一樣。
只有少數人能夠真正做到,
祝大家好運。
有關這件事的報導及評論實在太多了,有人指出,出事列車速度不夠快,不屬於「高鐵」,只屬於「動車」,為免不必要的爭論,我索性把它叫作「動車事件」。
在投資的風險管理裏,"7.23"告訴我們一樣重要的東西:
風險無處不在,且隨時會「實現」
(realize,引申為立刻反映在股票面值損失)
正如鐵路及設備股,為基金較喜歡的板塊之一,因為其客戶多為中國政府,收入穩定。
但是,即使一間公司,收入穩定,有政府訂單「撐腰」,都可以因為一次突發的意外,
在大市正常的時候,
一日間「蒸發」了近兩成。
由此可見「安全邊際」的重要:
如果你計算過一隻股票,覺得它在100元「抵買」,那麼你應該耐心等候80元「入貨」的機會,因為"7.23"提醒了我們,
一隻基本因素良好的股票,在大市正常的時候,
都可以因為一次突發事故,跌至80元。
當中最難做到的是,如果該股票「碰不了」80元,就「忘記它」,彷如你從沒有了解過它一樣。
只有少數人能夠真正做到,
祝大家好運。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盈利維持年期(續)
那麼,「盈利維持年期」如何預測?
當然要「全盤了解該公司」。
除此之外,可以考慮:
1.)管理層是否英明?
一個人,他的壽命很可能取決於他有否注意自己的健康,均衡飲食,適量運動。
2.)行業本身的平均壽命如何?
如果碰上「夕陽行業」(如巴群在60年代的前身 - 當年在美國的紡織業),
即使配合最佳的管理,
也有如末期病人+最好的醫生:
通常最後都係certify
所以,有些板塊,我從不長線投資
(只要我一直保持理性,我想我會永不長線投資該等板塊)
當然要「全盤了解該公司」。
除此之外,可以考慮:
1.)管理層是否英明?
一個人,他的壽命很可能取決於他有否注意自己的健康,均衡飲食,適量運動。
2.)行業本身的平均壽命如何?
如果碰上「夕陽行業」(如巴群在60年代的前身 - 當年在美國的紡織業),
即使配合最佳的管理,
也有如末期病人+最好的醫生:
通常最後都係certify
所以,有些板塊,我從不長線投資
(只要我一直保持理性,我想我會永不長線投資該等板塊)
一件好事,可以維持多久?
有經驗的投資者會考慮市盈率(p/e)及股本回報率(roe),
但是,有多少人會考慮「盈利維持年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一位教院畢業的新晉教師,大家會預計他由25歲賺錢至55歲(較保守),
即是話,他的「賺錢年期」是30年。
另一位是職業籃球員,同樣25歲開始賺錢,但是大家預計他35歲就「玩完」(如姚明),
他的「賺錢年期」只有「黃金十年」。
打算長線投資一家好公司之前,考慮「盈利維持年期」十分重要:
一件好事,可以維持多久?
一家好公司,可以有多少年的增長?
有些公司只有兩三年光輝,有些百年老店仍然穩步增長
但是,有多少人會考慮「盈利維持年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一位教院畢業的新晉教師,大家會預計他由25歲賺錢至55歲(較保守),
即是話,他的「賺錢年期」是30年。
另一位是職業籃球員,同樣25歲開始賺錢,但是大家預計他35歲就「玩完」(如姚明),
他的「賺錢年期」只有「黃金十年」。
打算長線投資一家好公司之前,考慮「盈利維持年期」十分重要:
一件好事,可以維持多久?
一家好公司,可以有多少年的增長?
有些公司只有兩三年光輝,有些百年老店仍然穩步增長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投資風格只有一個準則:明智
坊間的投資風格,五花八門:
長倉,短倉,宏觀,大,中,小企,「由下而上」,趨勢,槓桿,高,中,低風險......
在御龍,投資風格只有一個準則:
「明智」
(參考巴菲特2010年報第19頁
'fund consultants like to require style boxes such as "long-short","marco","international equties".
At Berkshire our only style box is "smart".)
長倉,短倉,宏觀,大,中,小企,「由下而上」,趨勢,槓桿,高,中,低風險......
在御龍,投資風格只有一個準則:
「明智」
(參考巴菲特2010年報第19頁
'fund consultants like to require style boxes such as "long-short","marco","international equties".
At Berkshire our only style box is "smart".)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小心看待財務指標
繼「九倉」事件後,今次的主角是某中國保險公司。
某財經消息披露,a保險公司的半年計保費收入,增速超過b公司。
數據是死的,但是若果投資者死搬數據去比較,就會有錯誤的結論。
事關a公司專做財產保險,即係短期合約,一年後到期,就好似電話plan續約咁,要和競爭對手「爭崩頭」。
不用問,b公司是專做壽險的,百年鐵約,年年坐響度等收錢。
你係老闆,假設其他情況相同,你想做邊種生意?
所以,不用講,我「睇好」邊間的長遠發展。
我依排都講到厭了。
某財經消息披露,a保險公司的半年計保費收入,增速超過b公司。
數據是死的,但是若果投資者死搬數據去比較,就會有錯誤的結論。
事關a公司專做財產保險,即係短期合約,一年後到期,就好似電話plan續約咁,要和競爭對手「爭崩頭」。
不用問,b公司是專做壽險的,百年鐵約,年年坐響度等收錢。
你係老闆,假設其他情況相同,你想做邊種生意?
所以,不用講,我「睇好」邊間的長遠發展。
我依排都講到厭了。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十年升十倍
與一般人想的不同,要一隻股票「十年升十倍」,一年的升幅不是太大。
其實只要其平均每年升26%就行了。
以上文提到的保險股為例,如果$26買入,一年後升至$33就以經達標。
以$26買入,第一年的增幅只是以$7為目標。
簡單來說,第一年平均每月升6毫子,我就已經心滿意足。
最緊要是買入的股票,生意來源穩定,長升長有。
其實只要其平均每年升26%就行了。
以上文提到的保險股為例,如果$26買入,一年後升至$33就以經達標。
以$26買入,第一年的增幅只是以$7為目標。
簡單來說,第一年平均每月升6毫子,我就已經心滿意足。
最緊要是買入的股票,生意來源穩定,長升長有。
金融從業員應該買快餐股?
正與朋友討論金融股的時候,他說:
「我是不會涉足金融股的。
作為金融從業員,萬一金融海嘯掩至,好像當年citibank及aia一樣,自己俾人裁員,
如果自己持有的金融股仲好似aia / citibank 咁插水,俾其他股插得仲勁,咁就真係「雙失」:
沒有工作,沒有資產。」
我就同佢講笑:「睇你都無真材真料,淨係識得呃飯食,俾人炒左都揾唔番工,等政府資助架啦。
如果金融海嘯一到,同病相憐的人應該不少,他們會點樣過生活?
平時響屋企做「電車男」,得閒落樓下食快餐,「慳皮」。
睇嚟,到時候快餐股不會受太大影響,仲有可能反升。」
其實,快餐股的抗跌能力較高是事實,因為它們的生意來源非常穩定。
現在有一隻快餐股,近幾年業績不錯,難得p/e還只是與大市看齊,金融從業員長線持有,以平衡風險,實屬佳品。
「我是不會涉足金融股的。
作為金融從業員,萬一金融海嘯掩至,好像當年citibank及aia一樣,自己俾人裁員,
如果自己持有的金融股仲好似aia / citibank 咁插水,俾其他股插得仲勁,咁就真係「雙失」:
沒有工作,沒有資產。」
我就同佢講笑:「睇你都無真材真料,淨係識得呃飯食,俾人炒左都揾唔番工,等政府資助架啦。
如果金融海嘯一到,同病相憐的人應該不少,他們會點樣過生活?
平時響屋企做「電車男」,得閒落樓下食快餐,「慳皮」。
睇嚟,到時候快餐股不會受太大影響,仲有可能反升。」
其實,快餐股的抗跌能力較高是事實,因為它們的生意來源非常穩定。
現在有一隻快餐股,近幾年業績不錯,難得p/e還只是與大市看齊,金融從業員長線持有,以平衡風險,實屬佳品。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假若「個天塌下來」
小弟近日就美國受評級機構警告一事,弄得一頭霧水,不知如何是好。
究竟應該相信美國人是理智的,國會通過財政緊縮方案,
還是先行退市,以防萬一美國國債遺約?
就這件事與一位長線投資者交談,他只是提醒了我一樣東西:
「作為長線投資者,你要考慮的問題不是市況對股價的影響,
而是:有甚麼生意,不論市況好壞,長做長有?」
我立即想起前期文章提及的保險股:
保險生意,尤其是人壽保險,正是不論市況好壞,長做長有。
假設「個天塌下來」,出現了信貸危機,國與國之間不信任,貿易少了,
中國人依然會買保險,保障家人。
我不是說保險生意在全球危機的情況會不受影響,而是說,
就算發生最壞的情況,中國的壽險生意,受影響是有限的。
更何況該股現值$26,就算2008年海嘯期間,亦堅守$20,
作為行業龍頭,長遠發展一片光明,現價居然只是海嘯價加上3成,點計「安全邊際」都夠安全。
最重要的是,買入後,即使美國違約,我都可以安然「睡大覺」。
每年等收息,
十年後預左至少升幾倍。
其實龍股,一直就在大家眼前,只是各位
-能否看清真相
-有沒有足夠膽識及定力,「安全位」買入,多年持有
這情況就好像電影情節那麼「leung」:
主角們兜兜轉轉,十年八載後發現,原來最愛一直在附近。
大家不要笑,這等事情,在股市一直都有發生,將來都一定是。
究竟應該相信美國人是理智的,國會通過財政緊縮方案,
還是先行退市,以防萬一美國國債遺約?
就這件事與一位長線投資者交談,他只是提醒了我一樣東西:
「作為長線投資者,你要考慮的問題不是市況對股價的影響,
而是:有甚麼生意,不論市況好壞,長做長有?」
我立即想起前期文章提及的保險股:
保險生意,尤其是人壽保險,正是不論市況好壞,長做長有。
假設「個天塌下來」,出現了信貸危機,國與國之間不信任,貿易少了,
中國人依然會買保險,保障家人。
我不是說保險生意在全球危機的情況會不受影響,而是說,
就算發生最壞的情況,中國的壽險生意,受影響是有限的。
更何況該股現值$26,就算2008年海嘯期間,亦堅守$20,
作為行業龍頭,長遠發展一片光明,現價居然只是海嘯價加上3成,點計「安全邊際」都夠安全。
最重要的是,買入後,即使美國違約,我都可以安然「睡大覺」。
每年等收息,
十年後預左至少升幾倍。
其實龍股,一直就在大家眼前,只是各位
-能否看清真相
-有沒有足夠膽識及定力,「安全位」買入,多年持有
這情況就好像電影情節那麼「leung」:
主角們兜兜轉轉,十年八載後發現,原來最愛一直在附近。
大家不要笑,這等事情,在股市一直都有發生,將來都一定是。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彈珠機與股價波動有關?
各位不可以否認的一個事實:
大體而言,樓價比股價穩定。
所以,負擔得起的投資者,多數把大部分本金,投放在樓市。
我嘗試為此找出合理的解釋。
曾經,我認為「樓是磚頭」,是有形資產,可以解釋得到。
但是,當我想到「領匯」的資產,都十分「有形」,各位師奶買餸的時候都會接觸到,她們應該感到安心,可以長期持有,而股價亦不太波動。
事實卻不是如此。師奶會「夾錢」買樓長線持有,但是小注買「領匯」,而且是炒賣性質。
既然這解釋不了,我就要想出真正的原因。
忽然間想起「巴菲特傳」內提及,巴菲特年青的時候,與友人合資經營「彈珠機生意」。
他們的經營模式很簡單,把彈珠機放在髮型屋內,顧客等剪頭髮時無聊,見到彈珠機,就會不自覺地消費。
謎底已經解開!
正正是「彈珠機現象」,令股市交投活躍!
因為各媒體經常轟炸財經訊息,加上股市「低門檻,成交簡便」,令到普羅大眾,不知不覺間,像身處「彈珠機群」中,頻密交易。
交易多,亦直接導致股價波動。
各位忠實fans,作為長線投資者,大家應該如何自處?
-不主動留意股市 (即使被動地「收料」都已經資訊氾濫......)
-買賣前:
三思
大體而言,樓價比股價穩定。
所以,負擔得起的投資者,多數把大部分本金,投放在樓市。
我嘗試為此找出合理的解釋。
曾經,我認為「樓是磚頭」,是有形資產,可以解釋得到。
但是,當我想到「領匯」的資產,都十分「有形」,各位師奶買餸的時候都會接觸到,她們應該感到安心,可以長期持有,而股價亦不太波動。
事實卻不是如此。師奶會「夾錢」買樓長線持有,但是小注買「領匯」,而且是炒賣性質。
既然這解釋不了,我就要想出真正的原因。
忽然間想起「巴菲特傳」內提及,巴菲特年青的時候,與友人合資經營「彈珠機生意」。
他們的經營模式很簡單,把彈珠機放在髮型屋內,顧客等剪頭髮時無聊,見到彈珠機,就會不自覺地消費。
謎底已經解開!
正正是「彈珠機現象」,令股市交投活躍!
因為各媒體經常轟炸財經訊息,加上股市「低門檻,成交簡便」,令到普羅大眾,不知不覺間,像身處「彈珠機群」中,頻密交易。
交易多,亦直接導致股價波動。
各位忠實fans,作為長線投資者,大家應該如何自處?
-不主動留意股市 (即使被動地「收料」都已經資訊氾濫......)
-買賣前:
三思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小心計算財務指標
剛剛看見電視的財經短訊,「某投行」話重申「九倉」(4:hk)"增持",目標價$110,足足現價成倍有多。
因為近來「九倉」多人提及,我亦都花少許時間翻閱它們的年報,大約了解該公司。
單看數據,「九倉」的數據十分亮麗:
上年每股營利$12,
現價大約$50,
即是話市盈率只有4倍多!
作為大藍籌,實在是「抵到爛」,以恒指現水平11倍多來看,可以說是「3折發售」!
不過,我很快便看出當中的破綻。
上年每股$12的營利當中,公司賣物業及物業重估增值佔了$10,
即係話,當中$10是靠「賣家當」,和物業價格「海鮮價上漲」而來的。
去除這些「水分」,真正營利只得$2,實質市營率為二十多倍,實在說不上吸引。
我們要留意:
-財務指標是否含有「水分」
-不要盡信「大行報告」。大行每日都發表報告,有時製作粗疏,會犯下基本錯誤。
因為近來「九倉」多人提及,我亦都花少許時間翻閱它們的年報,大約了解該公司。
單看數據,「九倉」的數據十分亮麗:
上年每股營利$12,
現價大約$50,
即是話市盈率只有4倍多!
作為大藍籌,實在是「抵到爛」,以恒指現水平11倍多來看,可以說是「3折發售」!
不過,我很快便看出當中的破綻。
上年每股$12的營利當中,公司賣物業及物業重估增值佔了$10,
即係話,當中$10是靠「賣家當」,和物業價格「海鮮價上漲」而來的。
去除這些「水分」,真正營利只得$2,實質市營率為二十多倍,實在說不上吸引。
我們要留意:
-財務指標是否含有「水分」
-不要盡信「大行報告」。大行每日都發表報告,有時製作粗疏,會犯下基本錯誤。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M記」真令人歎服,但是......
在6月的文章(選股由早餐開始),我說「睇淡」「M記」的長遠增長,但是今日的經歷,真的令我歎服「M記」。
現在小弟身處德褔「M記」,因為等人,而且肚餓,買了一個「雙牛芝堡」(堅持value-spending)
在我面前的,是一家全新翻新的店舖。
所有員工穿上水手服,耳目一新。
前線員工,清一式「後生美女」,當然是希望增加大家的消費,和希望顧客留下好印象,日後再次光顧。
你不能不佩服「M記」的行動迅速,緊貼客人的脈搏,看來,它們能維持霸主地位,以及擴張勢力,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
這些改變的背後......
可以想像,豪華裝修,所費不菲,
「後生美女」們的人工,肯定與最低工資有一段距離。
就算「M記」打勝仗,亦是「慘勝」,每100元的增長,是用90元,甚至更多,而換來的。
大家想想,真正「有底氣」的公司,怎會近來反而推出$20餐的優惠?
我堅持認為,「M記」的做法是不長久的,就好像一個病人,根本的問題解決不了,不斷用藥「拖住」。
但是如今醫學昌明,用藥可能可以拖好多年,
甚至拖到有一日,忽然研究出解決辦法,醫斷尾,吹脹!
現在小弟身處德褔「M記」,因為等人,而且肚餓,買了一個「雙牛芝堡」(堅持value-spending)
在我面前的,是一家全新翻新的店舖。
所有員工穿上水手服,耳目一新。
前線員工,清一式「後生美女」,當然是希望增加大家的消費,和希望顧客留下好印象,日後再次光顧。
你不能不佩服「M記」的行動迅速,緊貼客人的脈搏,看來,它們能維持霸主地位,以及擴張勢力,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
這些改變的背後......
可以想像,豪華裝修,所費不菲,
「後生美女」們的人工,肯定與最低工資有一段距離。
就算「M記」打勝仗,亦是「慘勝」,每100元的增長,是用90元,甚至更多,而換來的。
大家想想,真正「有底氣」的公司,怎會近來反而推出$20餐的優惠?
我堅持認為,「M記」的做法是不長久的,就好像一個病人,根本的問題解決不了,不斷用藥「拖住」。
但是如今醫學昌明,用藥可能可以拖好多年,
甚至拖到有一日,忽然研究出解決辦法,醫斷尾,吹脹!
自摑三巴
先日至笑完「李寧」苦主,話咁快就「報應到」,小弟的361度 - 正180度插水中。
作為價值投資者,實不應該為短期波動操心,但是我發現自己違反了一條重要規則 (我認為自己犯了錯,至於這是否「錯誤」,大家看看我的規則再評論)
該規則是真正價值投資者的金科玉律,就是:
-所投資的公司,要有獨特之處,獨特得連競爭對手都難以抄襲
回想「波鞋股」板塊,正是遇著「容易有競爭對手」的問題。
想像一下,香港首富「李生」一日「身痕」,唔抵得李寧咁得戚,大舉興兵,投放百億資源,配合美女,名人宣傳,大推「超人波鞋」,
可以預見的是,不足一年,「超人波鞋」會立即成為李寧的一個超級競爭對手。
即係話,李寧防唔住。可以引申至
「一般中國品牌的波鞋股根本防不住」
這個問題在整個波鞋板塊都存在,因為中國人買波鞋,一係就追外國名牌,一係就買中國牌子,但他們的心態會覺得
「邊間中國牌子都係差不多」
所以,即使預計來年波鞋股有前途,我仍然修正自己的過失,低價扔售。
這是我的風格,真正的價值投資的風格。
我不希望投資組合內有股份,需要經常估計行業狀況和該公司的市佔率。
真正值得長揸的股份,你可以底氣十足地,預測它十年後,公司大概的狀況。
作為價值投資者,實不應該為短期波動操心,但是我發現自己違反了一條重要規則 (我認為自己犯了錯,至於這是否「錯誤」,大家看看我的規則再評論)
該規則是真正價值投資者的金科玉律,就是:
-所投資的公司,要有獨特之處,獨特得連競爭對手都難以抄襲
回想「波鞋股」板塊,正是遇著「容易有競爭對手」的問題。
想像一下,香港首富「李生」一日「身痕」,唔抵得李寧咁得戚,大舉興兵,投放百億資源,配合美女,名人宣傳,大推「超人波鞋」,
可以預見的是,不足一年,「超人波鞋」會立即成為李寧的一個超級競爭對手。
即係話,李寧防唔住。可以引申至
「一般中國品牌的波鞋股根本防不住」
這個問題在整個波鞋板塊都存在,因為中國人買波鞋,一係就追外國名牌,一係就買中國牌子,但他們的心態會覺得
「邊間中國牌子都係差不多」
所以,即使預計來年波鞋股有前途,我仍然修正自己的過失,低價扔售。
這是我的風格,真正的價值投資的風格。
我不希望投資組合內有股份,需要經常估計行業狀況和該公司的市佔率。
真正值得長揸的股份,你可以底氣十足地,預測它十年後,公司大概的狀況。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李寧」的啟示
數月前,小弟與一位有資深投資經驗的朋友,不約而同選中「波鞋股」作為長線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他的選擇,很不幸,是「李寧」,而我則睇中另一家。
因為他是本blog既忠實fans,為免勾起他傷心的回憶,我不談論「李寧」的近況,各位自己查看吧。
當然,小弟的「波鞋股」亦「跑輸大市」,但相比之下,情況就好得多。
因為我知道他不介意,事後我問他為甚麼當初選擇「李寧」,他亦不介意告訴我,自己對「波鞋」的研究不多,想起「李寧」是龍頭,市盈率不高,又經歷大幅調整,下跌空間有限,就入市。
其實我對「波鞋」的研究不多,在這方面的投資成績亦不佳,實在沒有資格評論。
不過,至少我避開了「李寧」,原因是:
-我留意到其市佔率不升反跌
比起它的絕對位置(如該公司的市佔率),我更在意該公司的變化(市佔率的升/跌)。
預測事物的未來,是建基於了解其變化,這正是所有科學預測(包括微積分)的精髓。
這亦呼應「抓緊將來」的思想。
最後,關於「波鞋股」本身,我認為未來「波鞋」的需求會節節上揚,所以即使短期股價下跌,我亦繼續持有。
(to苦主:
「擺咗你上枱」真係唔好意思,但是希望大家引以為鑑。
你放心,小弟都會有「失手」的時候,到時必定會「自摑三巴」,post自己個case俾大家討論)
他的選擇,很不幸,是「李寧」,而我則睇中另一家。
因為他是本blog既忠實fans,為免勾起他傷心的回憶,我不談論「李寧」的近況,各位自己查看吧。
當然,小弟的「波鞋股」亦「跑輸大市」,但相比之下,情況就好得多。
因為我知道他不介意,事後我問他為甚麼當初選擇「李寧」,他亦不介意告訴我,自己對「波鞋」的研究不多,想起「李寧」是龍頭,市盈率不高,又經歷大幅調整,下跌空間有限,就入市。
其實我對「波鞋」的研究不多,在這方面的投資成績亦不佳,實在沒有資格評論。
不過,至少我避開了「李寧」,原因是:
-我留意到其市佔率不升反跌
比起它的絕對位置(如該公司的市佔率),我更在意該公司的變化(市佔率的升/跌)。
預測事物的未來,是建基於了解其變化,這正是所有科學預測(包括微積分)的精髓。
這亦呼應「抓緊將來」的思想。
最後,關於「波鞋股」本身,我認為未來「波鞋」的需求會節節上揚,所以即使短期股價下跌,我亦繼續持有。
(to苦主:
「擺咗你上枱」真係唔好意思,但是希望大家引以為鑑。
你放心,小弟都會有「失手」的時候,到時必定會「自摑三巴」,post自己個case俾大家討論)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保本」的背後
近日有客戶問我,我的基金是否保本?
我直接了當地回答:不是。
很多人追求保本,事實上這個心態亦是正確的,畢竟「咩都假,保本第一」。
問題在於,他們追求「硬保本」,即一年後,必須要見到投資回報為正數,否則你就要賠償損失。
如果你想一想「保本的背後」,你就看得出其不化算的地方:
保本只有兩種,「吹水」的,和有實質資金支持的。
「吹水」的,即是假保本,兌現不了承諾的,不討論。
有實質資金支持的,即是說假如客戶投資一百萬,我有一百萬現金back-up,萬一投資出了甚麼問題,我有一百萬賠償。
實質上back-up唔駛咁多,但是就突如其來的金融海潚可以蒸發50%以上的資產來看,50%,即五十萬,是「接住」一百萬投資的最少的back-up.
那麼,問題就來了:
如果自己的投資回報足夠好的話,為甚麼我要用五十萬cash「接住」你的投資,而不自己用那五十萬投資呢?
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硬保本」的東西,回報不會好得到那裏去。
講回小弟的基金:
我的投資是0%「硬保本」,
但是憑我「做足功課」,理性的操作,及客觀的眼光,
我「有絕對的信心」(留意,我依然堅持沒有「硬保證」),
長遠來說,勝過其他的投資「幾條街」
我直接了當地回答:不是。
很多人追求保本,事實上這個心態亦是正確的,畢竟「咩都假,保本第一」。
問題在於,他們追求「硬保本」,即一年後,必須要見到投資回報為正數,否則你就要賠償損失。
如果你想一想「保本的背後」,你就看得出其不化算的地方:
保本只有兩種,「吹水」的,和有實質資金支持的。
「吹水」的,即是假保本,兌現不了承諾的,不討論。
有實質資金支持的,即是說假如客戶投資一百萬,我有一百萬現金back-up,萬一投資出了甚麼問題,我有一百萬賠償。
實質上back-up唔駛咁多,但是就突如其來的金融海潚可以蒸發50%以上的資產來看,50%,即五十萬,是「接住」一百萬投資的最少的back-up.
那麼,問題就來了:
如果自己的投資回報足夠好的話,為甚麼我要用五十萬cash「接住」你的投資,而不自己用那五十萬投資呢?
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硬保本」的東西,回報不會好得到那裏去。
講回小弟的基金:
我的投資是0%「硬保本」,
但是憑我「做足功課」,理性的操作,及客觀的眼光,
我「有絕對的信心」(留意,我依然堅持沒有「硬保證」),
長遠來說,勝過其他的投資「幾條街」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按兵不動
忠實fans應該留意到,近幾日我沒有新文章,這正好反映了我的處世哲學:
-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就「按兵不動」,以不變應萬變
比如近幾日無甚麼新idea,唔想d文章寫來寫去都係講嗰「三幅被」,就寧願唔寫,「寧缺莫濫」,保持質素。
這令我想起中環的一家日本麵檔:
-堅持真材實料
-堅持每日限量發售 (因為他"一腳踢",人手不足)
-堅持不開分店,即使有資金"送上門"
我沒有"幫襯"過,但是肯定他時至今日依然非常成功,照樣大排長龍。
上市公司的管理層都要做到這一點:
-公司的利潤,如果沒有好的用途,便應該儲起來,或者派回股東,切忌為了「做點東西」,胡亂消費或投資。
若果公司不能好好處理利潤,投資者便要三思。
對待自己的投資組合亦一樣:
-除非看到明顯的機會,或者察覺到問題,否則不要為了「買\賣點東西」而經常交易,這樣很可能得不償失。
-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就「按兵不動」,以不變應萬變
比如近幾日無甚麼新idea,唔想d文章寫來寫去都係講嗰「三幅被」,就寧願唔寫,「寧缺莫濫」,保持質素。
這令我想起中環的一家日本麵檔:
-堅持真材實料
-堅持每日限量發售 (因為他"一腳踢",人手不足)
-堅持不開分店,即使有資金"送上門"
我沒有"幫襯"過,但是肯定他時至今日依然非常成功,照樣大排長龍。
上市公司的管理層都要做到這一點:
-公司的利潤,如果沒有好的用途,便應該儲起來,或者派回股東,切忌為了「做點東西」,胡亂消費或投資。
若果公司不能好好處理利潤,投資者便要三思。
對待自己的投資組合亦一樣:
-除非看到明顯的機會,或者察覺到問題,否則不要為了「買\賣點東西」而經常交易,這樣很可能得不償失。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巴塞」與必賺的企業
近來聽到「巴塞」球員"保贊"可能的轉會消息:
-計劃以1,000萬歐元轉至意甲「羅馬」
-當中有"回購條款":
兩年內,「巴塞」有絕對權利,以1,500萬買回"保贊"
倘若成事,將對「巴塞」十分有利:
-「巴塞」"穏袋"1,000萬歐元
-保贊的未來只有兩種可能,假如他失敗了,證實與頂級球星還有一大段距離,那麼「巴塞」就慶幸能及早"套現"
-倘若保贊成功了,蛻變成頂級球星,「巴塞」可以用1,500歐元的超值價回購,成功轉嫁風險給「羅馬」的同時,還白撿了「羅馬」對"保贊"的培訓支出及給予"保贊"的上場經驗。
這令我想起股市上,成功的企業模式:
-能把風險/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企業
生產成本低的時候,賺取大量差價;
生產成本高的時候,提價以維持利潤,順便藉著競爭對手"做唔住"而倒閉,大舉攻佔市場份額
通常這些成功的企業,都有「巴塞」的特質:
-行業龍頭
-良好口碑
-獨特而成功的運作模式
-重視長線發展
唯一與「巴塞」不同的是,成功的企業絕少負債。
(其實,「巴塞」比起競爭對手來說,算是少負債的了)
-計劃以1,000萬歐元轉至意甲「羅馬」
-當中有"回購條款":
兩年內,「巴塞」有絕對權利,以1,500萬買回"保贊"
倘若成事,將對「巴塞」十分有利:
-「巴塞」"穏袋"1,000萬歐元
-保贊的未來只有兩種可能,假如他失敗了,證實與頂級球星還有一大段距離,那麼「巴塞」就慶幸能及早"套現"
-倘若保贊成功了,蛻變成頂級球星,「巴塞」可以用1,500歐元的超值價回購,成功轉嫁風險給「羅馬」的同時,還白撿了「羅馬」對"保贊"的培訓支出及給予"保贊"的上場經驗。
這令我想起股市上,成功的企業模式:
-能把風險/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企業
生產成本低的時候,賺取大量差價;
生產成本高的時候,提價以維持利潤,順便藉著競爭對手"做唔住"而倒閉,大舉攻佔市場份額
通常這些成功的企業,都有「巴塞」的特質:
-行業龍頭
-良好口碑
-獨特而成功的運作模式
-重視長線發展
唯一與「巴塞」不同的是,成功的企業絕少負債。
(其實,「巴塞」比起競爭對手來說,算是少負債的了)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阿媽教落」
我有幸有個非一般媽媽,經常灌輸「傳統智慧」,其中有一定的道理,
部分可以應用到股市中:
-不要做徒勞無功的東西 (所以我今日不上街遊行)
-凡事盡力而為,不要怨天尤人,若果失敗,一定是自己的問題,記住可以改進的地方
-「咩都假,最緊要唔好被人呃哂d錢」
-複雜既嘢好易壞 (她堅持手機只用最簡單的型號,能打出打入就ok)
-平時唔好帶信用卡出街,想買貴重東西就返屋企攞張卡,俾自己「過冷河」,心儀的東西不會一下子消失的
-別人主動推銷的通常都不是好東西
-看穿他人的意圖
-在任何時候,若感到任何不妥,便以任何藉口,立即抽身
分享完畢。
至於怎樣應用在股市,各位聰明人自己想想吧!
(其實媽媽真的有潛質做師奶股神,可惜她的加減數實在太差勁了.......)
部分可以應用到股市中:
-不要做徒勞無功的東西 (所以我今日不上街遊行)
-凡事盡力而為,不要怨天尤人,若果失敗,一定是自己的問題,記住可以改進的地方
-「咩都假,最緊要唔好被人呃哂d錢」
-複雜既嘢好易壞 (她堅持手機只用最簡單的型號,能打出打入就ok)
-平時唔好帶信用卡出街,想買貴重東西就返屋企攞張卡,俾自己「過冷河」,心儀的東西不會一下子消失的
-別人主動推銷的通常都不是好東西
-看穿他人的意圖
-在任何時候,若感到任何不妥,便以任何藉口,立即抽身
分享完畢。
至於怎樣應用在股市,各位聰明人自己想想吧!
(其實媽媽真的有潛質做師奶股神,可惜她的加減數實在太差勁了.......)
風險「相對論」
小弟讀物理出身,曾皮毛地了解過著名的「相對論」:
相對論的其中一部分,講明時間的長短不是絕對的,而是會隨著不同的速度,所謂的「同一時間」會有不同的變化。
現在,我提出 投資風險「相對論」:
-投資風險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字,而是與你對它的了解有關
-就觀察所得,當中的關係是反比,即了解愈多,風險愈少
這理論,假如屬實,有深遠的影響:
-推翻證監會的「絕對風險評級」,大家重新認識「風險」
所有科學理論都要經過兩重測試:
-是否貼合歷史數據?
-能否準確預測未來?
歷史數據,"雨潤事件"已屬力證。
至於預測將來,我充滿信心,大家請拭目以待。
相對論的其中一部分,講明時間的長短不是絕對的,而是會隨著不同的速度,所謂的「同一時間」會有不同的變化。
現在,我提出 投資風險「相對論」:
-投資風險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字,而是與你對它的了解有關
-就觀察所得,當中的關係是反比,即了解愈多,風險愈少
這理論,假如屬實,有深遠的影響:
-推翻證監會的「絕對風險評級」,大家重新認識「風險」
所有科學理論都要經過兩重測試:
-是否貼合歷史數據?
-能否準確預測未來?
歷史數據,"雨潤事件"已屬力證。
至於預測將來,我充滿信心,大家請拭目以待。
訂閱:
文章 (Atom)